发布日期:2023-07-05
◎佚名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有一杨柳净瓶,观音曾用此瓶中水救活人参果树,这甘露水还能灭红孩儿的三昧火,是一宝物。
现在,不论是画像还是雕塑,杨柳净瓶已成为观音菩萨的标配,其画像常常是一手持净瓶,一手拿柳枝。但这净瓶的来历,你了解吗?
净瓶的雏形
在佛教的起源古印度,僧侣出行随身都会携带物件器具,称作比丘十八物,这些器物多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实用器具。
净瓶就是古代僧侣经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又称“军持”(十八物中瓶的梵文谐音)。
就像古蜀国第一个王的名字,蚕丛一样,为什么有个“蚕”字?大道就像蚕一样,能吐出晶莹剔透的丝。
一个道心惟微的人,就能用大道所吐出的晶莹的“蚕丝”编织出锦绣的人生,实现转凡成圣,百年人生与天地同行,与大道同行。
“精气神”这个法器,能奉天承运,奉着天地轨迹这种天道,能承着大道之生命力的气运。
所以古人说,在先天八卦的天时、地利、人和中,最厉害的是天时,然后才是地利,最后是人和。
从小的个体生命来说,有可能对我们影响更大的是人和,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捃稚迦,即澡瓶也。旧曰军持,讹略也。”
又《毗尼日用录》中记载:“梵语军迟,此云瓶,又云桾稚迦,此即澡瓶,也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
《寄归传》云:军持有二:若甆瓦者,是净用;若铜铁者,是触用。”可见,军持的用途之一就是净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盛水饮用。
随着时代发展,净瓶被用于插花陈设和宗教礼仪中的供奉器具,逐渐被赋予宗教涵义,因观音信仰在中国盛行,净瓶便也成为了观音菩萨标志性的法器。
杨柳竟是牙刷
关于杨柳,在佛教律典《五分律》中还有这样一个趣的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
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
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食、除冷热、唌唾善能别味、口不臭、眼明。”
简单地说,就是有位僧人口臭,大家都无法忍受,于是向佛陀报告,佛回答:“应该去嚼杨枝!”
所以,杨柳枝其实就是古代印度版的牙刷,用来磨齿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
净瓶和杨柳的含义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就是以手持法器杨枝净瓶出现,有《观音菩萨赞偈》云: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提到,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众生的种种病难,而“若人欲生梵天者,应修军持法”。
杨柳给人以柔和的意象,也隐喻了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特质。
净瓶中盛有纯净无染的甘露水,能消灾祛病、拔除苦厄、净化烦恼。
又据《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记载:佛在毗舍离国时,国中流行一种恶疾,有月盖长者来至佛处,请佛设法救济。
于是,佛为此请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
当时毗舍离人以杨枝净水供养观世音菩萨,杨枝为拂动之物,象征“慧”;净水为澄彻之物,象征“定”。
三界火宅,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
也愿我们能身体力行,学习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与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相应,感得佛菩萨护佑加持。
(来源:三圣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