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山·悟心-yb亚博全站首页

悟山·悟心

发布日期:2021-06-11

字体大小:

【陕西】文远

 

周末,难得清闲,约上三五位好友入山。沿着子午峪一路向上,待到气喘吁吁,双腿沉重时,停下来歇脚。“悟山”,云姐的声音传来,原本站在不远处正说笑的我们循声望去。见云姐盯着面前的石头念出了上面的刻字,我们围了上去。石头上刻着“悟山”二字,红漆描涂。平日里常研习书法的阿超则笑言:“此二字为‘悟心’。”一时间,“悟山”“悟心”竟成了我们争论的焦点,谁也说服不了谁。“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有什么好争?”卡妹一句话点醒了我们,相视大笑后,我们拍完照继续向上走。

“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这句话充满了禅意。“悟”字本身就是“吾心”,动脑、用心才能悟。佛门禅宗素有顿悟、渐悟之说;佛,更是圆满觉悟者,世尊释迦牟尼便是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的。著名的“拈花公案”也是悟出而笑: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说法,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他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

寒山有首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这便是他悟道所写。而关于“悟”的禅诗,还有诸如南朝梁傅大士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唐朝鸟窠禅师的“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朝布袋和尚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朝无尽藏的“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明朝憨山德清的“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等等。

禅本身离不开悟,而唯有悟才能得“道”。所谓参禅,重在悟,悟是我们修身、修行的一个过程。“吾日三省吾身”即是悟,一个人是否有智慧,看他的悟性。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初入佛门的三重境界,其实还是悟的过程。第一层山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山,第二层不是山是我们赋予了主观所想,第三层山则是开悟后再看到的山。这出自唐代青原惟信禅师的“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我们兴尽而归,晚上看到云姐所拍“悟山”石的照片,耳边又响起卡妹那句“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其实想想,悟山也好,悟心也罢,只要享受到半日浮闲,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便足矣,何必计较是何字呢?这或许就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妙义吧!

(作者本名程龙,毕业于陕西广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西安日报》《文化艺术报》《新民晚报》《禅露》等报刊杂志。)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