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富饶”,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许多善信在佛菩萨前祈请护佑的内容。2000多年前彿陀开示了“善神护佑的秘诀”“平安”“健康”“富饶”,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许多善信在佛菩萨前祈请护佑的内容。2000多年前彿陀开示了“善神护佑的秘诀”
《长阿含经》中,佛陀曾开示弟子们每个人出生时,或多或少都有护法神相随。
但每个人的护法神数量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我们累劫以来善业与恶业的多寡。如果有人前世经常作恶,那么他的护法神便会少很多,可能像他这样的几千个人才能共享一位护法神,这就像一位牧羊人同时放牧千百只牛羊;如果善业更多,数千位护法神都会来拥护这个人,就好像国王有千百臣子护卫,因此佛陀劝弟子们要积极修行善法,争做“国王”而非“牛羊”。
幸运的是,虽然护法神的数量在我们出生时有多寡之分,但他们的数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此世努力修行,便能获得更多护法神的护佑,相反若时常作恶,护法神也会逐渐离去。那么又该如何守护好自己的护 法神呢?
要想增加自己的护法神,其中一种方法便是受三皈依,如果对自身的要求更高,还可以严持五戒。佛经中称,佛弟子受三皈依后,会有三十六天大将军贴身护卫;而严持五戒后,更会有二十五大菩萨昼夜护佑。因此,我们在受三皈依时的一句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受五戒时的一句句“能持”都是我们送给自己的稀有难得的礼物。这些礼物将伴我们度过漫长的轮回,时刻护持在我们左右。但也有善信出于某些原因暂时无法皈依,对此我们还可以运用第二种方法,也即常行十善,远离十恶。十善与十恶是围绕着我们的行为(身)、我们说过的话(口)、我们思考的内容(意)而产生的相对的两个概念,因此,不作十恶即是常行十善。其中行为可以细分为三类,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说话的内容可以分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类;而思考的内容可分为贪欲、瞋恚、邪见三类。虽然我们知道了要“常行十善,远离十恶”,但正如《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累劫以来的坏习惯会让我们不经意间犯下窃盗、妄语等十恶罪行,若不能时常审视善恶、警醒自身,我们的护法善神也会相继离去。因此,诸多经典均有记载,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诸天神及其眷属将会巡查人间,比较众生善恶,定其轻重。若我们能在此十斋日时常反观自身、审视过错,在发现过错后又能诚心忏悔,并以此为基础,将这一习惯逐渐推广至十斋日之外的每一天,那么守护我们的护 法善神自然也会越聚越多。因此,我们不要一直向外去求佛菩萨、求护法龙天保护自己,要向内去省察自身,自己守护好自己的护法神。人若自护,天必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