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2
《佛说出家功德经》中讲到,一个人本来罪业很重,要堕地狱的,但由于出家的缘故,可以二十劫中七返生于六欲天而受乐无穷,最后还能得道。
经典中讲到,修行需种好三种福田:
其一,报恩田,亦曰恩田。
《优婆塞戒经》中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对父母、师长、善知识,于国家众生有恩的人,我们能去报答、孝敬,这就是在自己的生命里所播种下的恩田。
其二,功德田。
其三,贫穷田,亦曰悲田。
所以,我们以前解释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时候,重点就告诉大家,把众生放在第一位的是好人;把自己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叫不善之人。好人和坏人的分界线就是这个。
小乘的无我是灭“我”里面的恶业,我执、我见,他要斩断这个轮回的根,小乘的戒律重点也在断恶上。而大乘菩萨戒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恶的终止,一个是对善的行持,也就是“止持”和“作持”。对于恶业,应当令它止,不应作恶,这是戒的一部分;同时,善应当行,当作的善,“不作”为犯,这也是戒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佛弟子每天捧起饭碗,“三匙有节”,第一口“愿断一切恶”,第二口“愿修一切善”,第三口“愿度一切众生,我愿成佛道”,一定要好好地念给自己听,听到心里去,把吃饭跟佛法联系在一起。否则,如果不以法的饮食来滋养身心的话,我们就不能称为修行者。
我们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克服了种种的生活习惯来到佛门圣地,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而来?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只有我们人才会选择追随真理,才有这样高贵的品格啊。所以,既然我们克服种种的困难已经来到了这里,每天都要以佛法为食,把佛法作为生命的中轴,不要忘掉这个最核心的主题。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