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讲的“功德”与“福德”,有什么不同-yb亚博全站首页

佛教中常讲的“功德”与“福德”,有什么不同

发布日期:2024-02-23

字体大小:
按字面的意思来说:功德就是功业和德行;福德就是福分和德行。这两个词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德行;不同的地方就是一个是“功”,一个是“福”。
功德,简单说来,修行就是修改自身的习气和毛病,以提高自己的觉悟和德能。那么修行有一定功夫了,就自然有德。比如我们从事相上来说,持守戒律有功,因戒得定,定就是德;修定有功,因定开慧,智慧就是德。这就是功德。
福德从事相上来说,善因得善果,只要做了善事,就会得到善报,得到福报。比如修财布施,就会得财富;修法布施就会得智慧;修无畏布施,就会得健康长寿。这是福德。
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只能感受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
功德和福德在事相上是一样的,都是善事,关键是念头不一样。做了善事,念念不忘,还总想着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多少善事,没有放下,那就是福德;如果做了善事,善恶都不去想它,心里不留一丝痕迹,就跟没做过一样,一点也不着相,这是功德。
比如修布施,心清净,修无相布施,就是功德;一着相,心不清净了,就变成福德了。
福德容易修,功德不容易修。无论顺境逆境,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如如不动,这是功德,顺境里面起了贪心,逆境里面起了,功德就没了,只剩下福德了。
佛教里经常讲“火烧功德林”,“火”就是发脾气,不管以前积了多少功德,只要一发脾气,就全部烧掉了,还得从头修。

(来源:圆通古寺)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