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yb亚博全站首页

十二因缘(一)

发布日期:2011-10-31

字体大小:

【前言】
  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三有(三界),「支」即支分,世间有情于三有中生死流转的因果,皆不出此十二支分,故名十二有支。缘觉乘(注1)行者即是观此十二因缘,而证得辟支佛果。

  
【十二因缘的意义】
  一、无明:痴暗义。闇钝之心,无照察诸法事理之慧,不能了知善恶因果,是贪瞋痴等烦恼的通称。           二、行:造作义。由于无明烦恼,而发动身、口造作种种行为,善行称为善业,恶行称为恶业,所以行又称为业,有了业行就要受报。

  三、识:因过去世的无明烦恼和善、恶诸业,引生分别染心,即为识。例如人死后,神识成中阴身(注2),见到父母交合,一剎那间,生起憎爱分别之心,即投胎受生,这就是识的作用。
  四、名色:名是指精神、心识,色是指物质。胎儿在母胎中,六根尚未长成,唯有心识与胎形,即称为名色。

    五、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由此六处而入。故胎儿在母体内,六根逐渐完备的阶段,称为六入。  

   六、触:即接触。胎儿出胎后,六根与外在尘境接触,就称为「触」。

   七、受:即领受。为根、尘、识相接触所生的感受,可分为苦受、乐受、舍受。对于违逆境界,身心感觉苦痛、烦恼,称为苦受;对顺益之境,感觉身心适悦,称为乐受;对中庸境(注3),觉不苦也不乐,称为中庸受,又称为舍受。

  八、爱:贪染名爱。于喜好的境界,产生种种欲爱、贪爱之心。

  九、取:执取境界,说名为取。心生爱着之后,更想取得、占为己有,即为取。

  十、有:因为想占有,便以种种手段,造作种种善业、恶业,故有未来的善恶诸报,名为有。

  十一、生:即未来世的受生。由于今生贪爱、取着而造业,即招感来世受生的果报。

  十二、老死:衰变为老,身坏命终为死。有生则必有老、死。


【生死流转门】
  十二因缘的道理,显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起惑、造业、受苦的因果关系。  因有「无明」烦恼,而于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故由「识」托胎,进而有「名色」,接着形成「六入」,出生时与外境接「触」,便产生种种感「受」,由此起贪「爱」、执「取」,又复「有」未来之果报,继续于来世受「生」,终至「老死」。众生因无明不觉,而生死相续,永无休止,称为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


【十二因缘与三世二重因果的关系】
  偈曰:「无明爱取三烦恼(惑),行有二支属业道(业),从识至受并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苦)。」此即说明十二因缘与惑业苦及三世因果之关系。

【圣道还灭门】
  众生因一念不觉起惑,因而造业、受报。故知,若欲消除三障诸烦恼,则须知因识果,了解此十二支层层相因的关系。仔细推之,来世有「老死」之苦,皆因有「生」之故,会继续受生,皆因今生感「有」未来之报,此「有」因「执」取而生,执「取」因有「爱」之缘故,「爱」皆由种种感「受」而起,感「受」之起因为六根接「触」尘境,「触」因「六入」而生,「六入」由「名色」长成,「名色」因心识托胎而有,心「识」由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所致,业「行」起源于「无明」烦恼。
  追根究底,无明是生死流转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须破除无明。无明若灭,其后相续而起之因缘亦随之而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证解脱圣道所修,故称十二因缘圣道还灭门,属于圣者的境界。


【结语】
  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为世间之因果,圣道还灭门为出世间之因果。所谓凡圣殊途,若流转于三界生死中,始终是凡夫,不得解脱;倘能破除无明烦恼,依还灭门修习圣道,则能转愚成智,永入圣道之流。
【附注】
  (注1)-缘觉可分为二类:生于有佛之时,因听闻佛说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觉悟之圣者,称为「缘觉」。生于无佛之时,由于宿世的熏修及善根,见飞花落叶之景,觉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而证得辟支佛者,称为「独觉」。 

  (注2)-中阴身又称中有,指众生自寿终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 

  (注3)-中庸境即不苦不乐之境。

 

【习题】
一、 何谓十二因缘?其与惑业苦有何关系?
二、 何谓生死流转门、圣道还灭门?
三、 从十二因缘中,了知众生有三世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那么,现在要如何努力,才能使未来更好?
四、 了解十二因缘的道理,对人生有何帮助?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