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2-08
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许多人一身病痛,心情郁闷不畅。禅修可以让我们迅速获得生命的能量,加快内循环系统的循环,有效改善我们身体的内部环境,有效调整身心亚健康状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而不觉得疲累。1979年起,正念禅修 / 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在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的研究和应用大幅增长,特别对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衰老与数量以及炎症减少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研究发现压力更大的人的端粒较短,端粒酶活性也较低,并最终凭借此项研究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少林药局独创了三疗七修的禅修体系,用心药、法药,物药、身药为现代人修身养性,调理身体和心理健康开辟了新的路径。心药,是通过禅定、冥想等内观方式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身药,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增加经络及气血的运行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法药,是通过忏悔、祈祷、放生等法事及一切善知识的加持来保障身体除去负能量(冤亲债主),提升正能量。物药,指的是通过一切物质的元素来提高身体的健康质量,食物、中药、化学、物理等能量。三疗即:禅疗、功疗、食疗;七修即:德修、功修、食修、书修、花修、乐修和香修。2017年,世界禅养联合会应运而生,创会会长释延琳师父邀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常驻佛教使团团长释法宝为会长,致力于全球禅文化传播与发展,凝聚当今世界禅医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智慧,基于三疗七修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未来医学亚博vip888的解决方案,引导人类走向身心灵全面健康,期待为人类生命健康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期待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一、禅净心身
中国嵩山少林寺以禅、医、武文化名扬天下,从元好问写《少林药局记》的元1217年(元金时代)开始,整整800年了,少林寺核心的文化是禅文化,无论少林功夫、艺术还有现在的禅医、禅养都是在表法。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药局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为了使少林文化造福人类传承后人,向全世界推广少林禅医独特的修心、疗病及养生理念,少林药局开设药师精舍和三疗七修堂,用法药、物药、心药、身药为佛医文化开辟新经,让天下苍生获得身心灵的保健安康。禅养融合了人类千年的智慧,它不仅能了解个体所处的状态,对个体的健康进行定位定性,而且对于个体未来健康的趋势,也一目了然。禅告诉人们病根在哪里,其目的是为人们指路。它借助中西医的临床指征,通过禅医的途径,禅养师的调理,来协助人们维护健康。禅养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禅养是人类智慧的提炼升华,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自性完善的时代。人们常讲: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其实人的内心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心态(如焦虑、嗔怒、悲伤、绝望、厌恶、嫉妒、贪婪、傲慢、压力、偏执、自卑、烦闷、寂寞、羞耻、担忧、恐惧、不满、失落、饥渴……),以禅法来治愈人们心中那负面的情绪,犹如阳光能驱散黑暗般的有效,使心灵得到净化。禅修的作用:第一、身心灵的调节和疑难杂症的调理。第二、接触少林传统文化的理念,发觉智慧,培养善心。第三、身健体康,发觉先天之灵。第四、敏感觉察内心,也敏感觉察他人。第五、安定散乱心,觉悟心的真性,获得深层的宁静、喜悦、和谐。第六、切断不愉快关系的束缚,重燃卓越激情的情感能量。第七、打破自我保护的敏感,实相体验禅修医心养生法门。第八、安定浮动的能量,实现身心一致的最大能量。
禅是离不开自身的,没有自身也就没有禅,鸠摩罗什禅师倡导思维修,讲禅离相不离本,本就是人的自我,相就是人的习惯、爱好。当今世界的禅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日本有位铃木大佐禅师,他在二战以后写了很多禅书,这些禅书都是从佛教教理中演化出来的,慢慢在西方社会流行起来。朱清时院士修习的《达摩禅经》是在少林寺学的,在功法里他体悟到了禅的伟大,禅的喜悦,禅的妙用。作为一个科学家,让自己去实践,这个精神让人敬佩。
二、三疗
正念禅修与身体代谢有关,体内炎症蛋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免疫系统活动期间作为细胞外传递者,当循环时这些蛋白质增殖促炎症,然而促炎蛋白的失调和长期升高的水平增加疾病风险,愈合不良和死亡率。因此,禅疗是修复受损的机体、机能,通过禅医佛医等的方法,修复身体的“气血脉腑”等的机能。
(一)禅疗
用禅修般若治疗人们的身心疾病,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以“因果”“禅定”为基础法门,以默照冥想、呼吸、导引、气血、经络、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观想”“气化”“导引”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并结合食疗及诸物百草疗法,通过法药、物药二圆融法,调节人性心灵及身体脏腑的四大不通。同时通过忘我修心让身体及各组成系统,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修复,提高免疫系统。
(二)功疗
少林寺传统功夫包含大量养生功法: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来提升修练者的精气神。另外通过少林72绝技的修练来恢复提升人身的卓越功能。同时通过练习《八段锦》《禅拳》《锦掌》等少林导引功夫疗病,通过学习《易筋经》《洗髓经》来令生命返朴归真,正本清源,深谙契合人体的构造本质,启动生命本身生机之源。
(三)食疗
食疗:食疗又称食治、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祛疾防病的一种方法。“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药食同源,辨五谷蔬果,五味归经,五气养神,通五脏六腑,杜绝病从口入,平衡食疗饮法。食疗还包括闭关节食,整体排毒,调节方便的整体格式化等疗法。
三、七修
修是提升、超越自我的机体、功能,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疗愈“脏髓筋骨”和人体潜意识、无意识的功能。所以用正确的禅修方法即可治愈身体的病痛,还会影响免疫细胞引导的防御参数的增加,当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攻击时,免疫细胞被差异性激活、产生,然后由免疫系统部署到靶区域,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并促进组织恢复,因此免疫细胞分布或数量往往被用作各种免疫抑制疾病的诊断标记物,例如cd4 t淋巴细胞数量的下降是免疫在hiv患者中的疾病进展的细胞信号。驱散心里的阴霾,保持身心健康,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七修养生理论体系以禅净心身为核心,以身心灵的健康为目标,结合现代生命科学体系实证,达到蓄精理气、养神修复、提升全身自愈力的健康养生目的。何谓“七修”?即德、功、食、书、花、乐、香者,是修心养性、安身立命之大裨益之事,祖述羲黄神农,顺承汉唐,代代相传,生之根本,通过七修可以调节阴阳二气,聚气、调气、行气、运气。
(一)德修
德修:禅以无相为宗,以德为本,所以德为七修之本,养浩然之正气。修身养性的第一要领,即八正道的第一正见。通过对人类道德观念的修正,培养道德自律与自我完善,达到身心灵平衡之目的。修身是养性的第一次第——即八正道的第一正见。通过对人类道德观念的修正,培育道德自律与自我完善,达到身心两正、身心两健之目的。
(二)功修
功修为七修之干,调自然之真气。功修本意是人类的生存、探究功能达到最大的值,修炼功法,强化身体机能,以祛邪养正、强身健体、利己助人,修复人体本身功能、延缓衰老。
(三)食修
食修为七修之命脉,充水谷之精气。佛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尊崇自然、朴素的饮食习惯,针对身体状况、四季形态,因地取材,药、食两用,调、补兼具,以养正身体、修为健康。民以食为天。此外“禅茶”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有“吃茶去”的禅宗公案,有“禅茶一味”的修行心境,中国更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茶文化也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当时以药用为主。饮茶令人和谐、专心、清明,参禅讲求修心、静虑、安心,两者同为追求至高平静的心灵境界。茶与参禅追求境界相似,层次分明,故有“禅茶一味”流传至今。禅宗思想包涵着儒释道三家的精粹思想,中国茶文化就是以儒家之治世,佛家之淡泊,道家之浪漫,借品茶倡导清和及调御身心。
(四)书修
书为七修之文理,舒调达之意气。由书入道、由书入禅,提升人的品位与境界。在书写过程中掌握调心、调息、调身,达到养心、养性、养正,从而身心两健、增进禅悦,促进道心。
(五)花修
花为七修之华章,成天地之大气。一花一世界,百花治百病,以花入境,一曲一舍之间,领悟生命智慧。花是植物超然的展现,也是爱的最高境界表现。以花入境,花是大地的智者,了解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在天地精华的涵养下造化出迷人的花漾,吸引世人赞美的目光,让众人看见花就能心生喜悦,而用花传递情爱与关怀。
(六)乐修
乐为七修之韵律,调万物之和气。圣人作乐制礼,以乐为教。礼可修身兴国,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可以驱赶魔鬼,愉悦身心,健康体魄。融音乐治疗与音乐修身养性为一体,尊《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之说;《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神经而和正心也。”因五行(金、木、水、火、土)生五声(角、徵、宫、商、羽);五脏(肝、心、脾、肺、肾)生五志(怒、喜、思、忧、恐)。五行、五音相呼应,五脏、五志相关连,故以五音疗五脏五志之伤病、修情志之境界,达心平气和。
(七)香修
香为七修之品位,萃岁月之灵气。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静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修身养性的最高次第:识香性、闻香味、观香型、听香音,经由香的熏染、香烟缭绕将灵魂导入高远,让心升入空灵,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悟空境界。
(作者许凤伟系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禅养文化分会副秘书长;作者张海生系世界禅养联合会(美国)会长,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院长。)
热点资讯